功能与形式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132
作者
王东 [1 ]
王勇 [2 ,1 ]
李广斌 [3 ]
机构
[1]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英国格拉摩根大学高科技学院
[3] 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演变; 特征; 功能—形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本文基于功能与形式的视角,以历史的维度分析我国乡村公共空间的演进脉络,探讨其背后生长的动力机制,总结各个时期乡村公共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与特征。研究发现,传统乡村公共空间生成的内在基本规律是"使用功能驱使—交往的形成—公共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共存—特殊—脱节—分离"的变化。通过实地勘察与访谈,进一步论述改革后传统乡村公共空间弱化的原因,认为村民所发生的公共活动已由"必需性"转变成"自发性";诸多社会变化因素构成"合力","催化"了传统公共空间走向衰亡的道路。最后,审视当前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实践,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乡村的前途.[M].贺雪峰;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12]  
新农村建设实践展示.[M].温铁军主编;.文津出版社.2006,
[13]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加)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著;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14]  
乡土中国.[M].费孝通著;.北京出版社.2005,
[15]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M].(德)齐美尔(GeorgSimmel)著;林荣远编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  
社会的构成.[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
[17]  
符号·象征与建筑.[M].(英)勃罗德彭特(Broadbent;G.)等著;乐民成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8]   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活动空间演进初探 [J].
郭鹏 ;
徐岚 .
四川建筑, 2008, (02) :19-20
[19]   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变化——以绵阳市大包梁村为例 [J].
李益彬 ;
赵静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6) :98-101
[20]   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意义及规划设计 [J].
陈金泉 ;
谢衍忆 ;
蒋小刚 .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 (02)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