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的转归、危害及干预策略

被引:41
作者
吴文炎
机构
[1] 湖北省军区石牌岭路东干休所医疗保健中心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糖调节受损; 转归; 危害; 干预;
D O 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0.01.032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前期的转归趋势及与DM之间的相关性,寻求阻止和延缓其转归为DM,降低DM发病率的干预方式。方法将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生理机制、血糖指标、发生发展趋势及转归为DM的几率进行分析总结。阐述其对心、脑血管、微循环及其它脏器的危害程度,并就其干预方式作综合的分析。结果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IGR)使得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表现更明显,从而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成年人每5~10年有25%~48%患者发展成为2型DM,有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共存者发展为DM的可能性最大。结论糖尿病前期是DM前的代谢状态,是DM的危险标志,具有DM的预报价值,应作为一级预防的对象,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合理调整饮食,适时使用药物调理等方法能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前期转化为DM,降低DM的发病率。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和糖代谢的影响 [J].
李英辉 ;
汤仕忠 ;
陈文姬 ;
李勇 .
中华全科医学, 2008, (12) :1279-1280
[2]   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进展 [J].
邵海琳 .
临床荟萃, 2008, (16) :1208-1210
[3]   二甲双胍干预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肥胖者的临床观察 [J].
俞兰 .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8, (04) :369-371
[4]   浅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J].
孙素侠 .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03) :273-274
[5]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损害及其对策 [J].
荣文 ;
蔡凌霜 .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19) :36-37
[6]   糖耐量受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吴建华 ;
俞冰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01) :76-77
[7]   上海平凉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二年转归分析 [J].
宋晓敏 ;
金其林 ;
王新巧 ;
王爱蓉 ;
费清翔 .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6, (06) :425-426
[8]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 [J].
杨文英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04) :401-404
[9]   空腹血糖受损切点变化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上海华阳社区40岁以上人群的随访研究 [J].
贾伟平 ;
潘洁敏 ;
陈蕾 ;
吴元民 ;
陆俊茜 ;
项坤三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05) :11-14
[10]   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2年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杜群 ;
石福彦 ;
丁奇龙 ;
李子玲 ;
宋颖 ;
贾凤英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03)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