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谌丽 [1 ]
张文忠 [2 ]
李业锦 [3 ]
党云晓 [2 ]
余建辉 [2 ]
机构
[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居住空间形态; 通勤方式; 绿色出行; 北京;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5.007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借助GIS分析和多项式逻辑回归模型,基于5 066份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北京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在城市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居住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异显著,并且对居民的通勤方式造成了重大影响,超大街区不利于步行,而高容积率对小汽车出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度混合的土地利用形态则能够显著促进居民选择步行通勤。性别、年龄、收入对北京居民的通勤方式具有影响,女性、中老年及低收入群体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的概率更高。结论表明居住空间形态规划是引导居民通勤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提出了减少居民小汽车出行、促进绿色出行的规划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交通网络与城市结构研究——理论框架与中美两国实证案例 [J].
王法辉 ;
刘瑜 ;
王姣娥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0) :1289-1299
[2]   北京城市居民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与现实错位 [J].
谌丽 ;
张文忠 ;
杨翌朝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71-1081
[3]   住家周边土地混合度与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黄经南 ;
杜宁睿 ;
刘沛 ;
韩笋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 (02) :25-30
[4]   面向低碳交通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与案例 [J].
叶玉瑶 ;
张虹鸥 ;
许学强 ;
吴旗韬 .
城市规划学刊, 2012, (05) :37-43
[5]   城市住区规模研究 [J].
刘晓波 ;
李珂 .
北京规划建设, 2011, (06) :98-106
[6]   土地使用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J].
任晋锋 ;
吕斌 .
城市规划学刊, 2011, (05) :63-72
[7]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J].
柴彦威 ;
肖作鹏 ;
刘志林 .
地理科学, 2011, 31 (07) :843-849
[8]   城市开发强度影响下的城市交通 [J].
周素红 ;
杨利军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2) :75-80+49
[9]   The Impact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Individual Workers' Commuting Behavior in Beijing [J].
Zhao, Pengju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2013, 7 (05) :389-415
[10]  
Urban form, travel time, and cost relationships with tour complexity and mode choice[J] . Lawrence Frank,Mark Bradley,Sarah Kavage,James Chapman,T. Keith Lawton.Transportation .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