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2010年黄河上中游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被引:112
作者
李二辉 [1 ]
穆兴民 [2 ,3 ]
赵广举 [2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 降水; 径流; 趋势; 影响因素;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4.02.004
中图分类号
TV121 [径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应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流量历时曲线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对黄河干流陕县站和河口镇站1919—2010年径流量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面平均降水量趋势性变化不显著,而上游(河口镇站以上)及中游(河口镇—陕县)年径流量自1985年以来呈显著减少趋势,中游径流量的降幅高于上游。黄河径流量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上游和中游径流量变化都经历了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3个时期,现在黄河正处于枯水期。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定量分析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上游和中游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分别占88.1%和84.9%,水利水保工程、生产生活用水等人类活动是引起黄河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近60年黄河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赵广举 ;
穆兴民 ;
田鹏 ;
王飞 ;
高鹏 .
资源科学, 2012, 34 (06) :1070-1078
[2]   1950—2010年黄河径流情势变化特点 [J].
王怀柏 ;
赵淑饶 ;
张家军 ;
吉俊峰 .
人民黄河, 2011, 33 (12) :16-18
[3]   和田河年径流序列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J].
吕继强 ;
张晓伟 ;
沈冰 ;
黄领梅 .
水力发电学报, 2010, 29 (05) :165-169
[4]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J].
穆兴民 ;
张秀勤 ;
高鹏 ;
王飞 .
水文, 2010, 30 (04) :47-51
[5]   黄河口尾闾河道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J].
胡春宏 ;
张治昊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2) :209-214
[6]   黄河中游水文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建云 ;
王国庆 ;
贺瑞敏 ;
刘翠善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2) :153-158
[7]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来水来沙变化及其对水利水保措施的响应 [J].
穆兴民 ;
巴桑赤烈 ;
ZHANG Lu ;
高鹏 ;
王飞 ;
张晓萍 .
泥沙研究, 2007, (02) :36-41
[8]   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J].
张国胜 ;
李林 ;
时兴合 ;
徐维新 ;
董立新 ;
汪青春 .
水科学进展, 2000, (03) :277-283
[9]   黄河断流的态势、成因与科学对策 [J].
陈霁巍 ;
穆兴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1) :31-35
[10]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情势分析与评价[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姚文艺,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