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32
作者
肖思思
黄贤金
濮励杰
陈逸
陈志刚
赵登辉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2]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江苏南京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社会;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水平指数; 发展协调度; 发展持续度;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8.01.008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文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包括资源减量节约、污染减排节约、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五个子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并以江苏省及省辖13市为例,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水平发展指数(LD)、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HD)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持续度(SD)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指数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社会发展协调度在短期上升后趋于下降,表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正逐渐减弱,呈现非持续发展态势。江苏省市辖13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规律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江苏省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契机,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各区域间协调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江苏。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刘晓洁 ;
沈镭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3) :382-391
[2]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J].
马其芳 ;
黄贤金 ;
彭补拙 ;
翟文侠 ;
刘林旺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97-105
[3]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J].
徐志军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 (07) :4-5+46
[4]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J].
张卫民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09-115
[5]   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J].
赵莹雪 .
经济地理, 2003, (04) :467-471
[6]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山东五莲的应用 [J].
闵庆文 ;
李文华 .
生态学报, 2002, (01) :1-9
[7]   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J].
许学强 ;
张俊军 .
地理学报, 2001, (01) :54-63
[8]   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 [J].
李士 .
科学中国人, 1998, (06) :50-52
[9]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凤荣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