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儒就贾”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问题研究之反思

被引:14
作者
梁仁志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
弃儒就贾; 明清时期; 商人; 士商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弃儒就贾"是讨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的一个重要论题。一些学者视"弃儒"者为儒生或士人,将"弃儒就贾"之风作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立论的起点或依据,进而提出所谓的"新四民论"和"士商相混"说。本文通过对"弃儒就贾"本义的考证后认为:一是此处之"儒"是指科举士子的举业,而非"四民"中的士;二是"弃儒"行为的发生与"弃儒"者儒学水平之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即"弃儒"者不一定是儒生或士人;三是"弃儒"不一定"就贾"。因此,"弃儒就贾"之风与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士商融合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对所谓的"新四民论"和"士商相混"说似有进一步检讨的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8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简析“三言”“二拍”中的“弃儒就贾”现象 [J].
李志琴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5) :129-131
[2]   从《黄英》中士与商的升降分合看作者的创作心理 [J].
李红岩 ;
隋晓会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 (01) :39-42+48
[4]   徽商的思变与“贾而好儒” [J].
方春生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4) :416-419
[5]   也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与张明富先生商榷 [J].
王世华 .
安徽史学, 2004, (01) :96-102
[6]   “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特色——以明清江浙、山西、广东商人为中心的考察 [J].
张明富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2, (04) :10-18
[7]   明清时期徽商的“贾而好儒” [J].
钟春翔 .
文史知识, 1996, (11) :118-121
[8]   明清“士商相混”现象探析 [J].
谭廷斌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01) :75-82
[9]  
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M].王亚军; 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10]  
中国文化史通释.[M].余英时;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