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福祉变化的驱动效应及时空分异

被引:13
作者
王圣云
机构
[1]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类福祉; 碳排放; 区域差异; 驱动效应; 时空分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305 ; 030503 ;
摘要
为建立碳排放敏感性人类福祉指数(HWI),运用LMDI方法对全国、区域及省区层面人类福祉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时空分异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不断提高,正向世界高人类福祉水平推进,但2005年以后人类福祉提升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越来越大;2在1980-2010年期间的中国人类福祉提升中,2000年以前由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共同驱动,2000年以后则以经济效应驱动为主;3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生态效率等因素共同影响中国区域人类福祉演变趋势。其中,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而生态效率效应则是主要的抑制力;从四大区域来看,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是东部地区提升人类福祉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提升人类福祉的核心驱动力;4中国人类福祉变化驱动效应可归纳为4种区域模式。其中,上海是技术效应为主的驱动模式,江西、湖南、四川、甘肃是经济效应为主的驱动模式,北京是"生态效率效应+技术效应"组合驱动模式,其他省区主要是"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组合驱动模式;5中国应实施兼顾降低碳排放和提高人类福祉的低碳人文发展战略,着力扭转生态效率因素的减量效应;逐步改变经济效应为主推动人类福祉提升的驱动模式,构建人类福祉可持续提升的多元驱动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32 / 64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人类福祉视角的中部地区碳排放绩效与效应分解 [J].
王圣云 ;
史利江 ;
许双喜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 (03) :169-176
[2]   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及其空间分异 [J].
王圣云 ;
史利江 .
城市问题, 2014, (06) :12-16
[3]   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大进步与大趋同(1980—2010) [J].
胡鞍钢 ;
王洪川 ;
魏星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5) :55-68+159
[4]   多维转向与福祉地理学研究框架重构 [J].
王圣云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6) :739-745
[5]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6]   基于碳排放的中国人文发展效应分析 [J].
诸大建 ;
刘国平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4) :29-34
[7]   福祉地理学研究新进展 [J].
王圣云 ;
沈玉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8) :899-905
[8]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人文发展水平研究:由分县、分省到全国 [J].
封志明 ;
吴映梅 ;
杨艳昭 .
资源科学, 2009, 31 (02) :178-184
[9]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J].
查冬兰 ;
周德群 .
系统工程, 2007, (11) :65-71
[10]   HSDI:植入环境敏感性因素的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 [J].
田辉 ;
孙剑平 ;
朱英明 .
中国软科学, 2007, (10) :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