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靶向性研究

被引:40
作者
荆中博 [1 ]
方意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系统性风险; 法定准备金率; 贷款价值比;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8.10.006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在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靶向性的概念,并对两者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然后,本文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历史方差分解研究2005—2017年我国贷款价值比、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对贷款增速、房地产价格增速等金融稳定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研究结果表明:(1)贷款价值比政策以房价为靶向目标,以贷款为非靶向目标;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同时以贷款和房价为靶向目标。(2)贷款价值比政策对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较强,对非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较弱;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对两个靶向目标的有效性均较强。(3)动态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稳定目标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危机爆发后,政策工具对监管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显著提高,两个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由逆周期转为顺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9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货币政策房价调控效应的非对称性与区域差异分析 [J].
邓创 ;
徐曼 ;
汪洋 .
统计与决策, 2016, (17) :116-119
[2]   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渠道与度量研究——兼论宏观审慎政策实施 [J].
方意 .
管理世界, 2016, (08) :32-57+187
[3]   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 [J].
方意 .
世界经济, 2016, 39 (08) :25-49
[5]   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 [J].
王爱俭 ;
王璟怡 .
经济研究, 2014, 49 (04) :17-31
[6]   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基于中国的模拟分析 [J].
马勇 ;
陈雨露 .
金融研究, 2013, (08) :57-69
[7]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确立及其动态关系研究 [J].
方意 ;
方明 .
金融研究, 2012, (07) :84-97
[8]   人口结构转变与中国住房需求:1999~2025——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微观实证研究 [J].
陈斌开 ;
徐帆 ;
谭力 .
金融研究, 2012, (01) :129-140
[9]   金融信贷是否中国房地产、股票价格泡沫和波动的原因——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 [J].
赵胜民 ;
方意 ;
王道平 .
金融研究, 2011, (12) :62-76
[10]   “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J].
周彬 ;
杜两省 .
财贸经济, 2010, (08) :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