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及其特征——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被引:14
作者
李小平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制造业; 结构变动; 劳动生产率增长; 结构红利假说; 内部增长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采用shift-share方法,将中国制造业1985-2005年间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内部增长效应、静态转移效应和动态转移效应,结果发现,结构变动并没有显著促进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即"结构红利假说"现象并不显著存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增长效应,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化学原料和电气机械等重工业行业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3+46 +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世界经济, 2007, (05) :52-64
[2]   中国工业的结构调整、效率与劳动配置 [J].
王德文 ;
王美艳 ;
陈兰 .
经济研究, 2004, (04) :41-49
[3]   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J].
吕铁 .
管理世界, 2002, (02) :87-94
[4]  
体制转换中的中国工业生产率[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郑玉歆, 1993
[5]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J] . Jan Fagerberg.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0 (4)
[6]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 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 . Marcel P Timmer,Adam Szirma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