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比特之城——来自赛博空间的思考

被引:1
作者
肖三
吕航
徐长山
机构
[1] 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教室
[2] 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教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比特化; 二次抽象; 文化生存;
D O I
10.16524/j.45-1002.2005.08.041
中图分类号
G02 [文化哲学];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人类的本质在于其独特的文化生存方式。在比特化的今天,理想的文化生存图景又该如何建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威廉.米切尔开出了“比特之城”的药方。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比特化的文化和文化的比特化。面对亦真亦幻的比特之城,保持文化主体的反思性是建构理想的文化生存图景之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不确定性 [J].
丁祖豪 ;
陈广国 .
齐鲁学刊, 2004, (01) :125-128
[2]   论传播与人的反思性 [J].
吴予敏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 (03) :57-66+95
[3]  
比特的碎屑.[M].段永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技术文化的时代.[M].(英)凯文·罗宾斯(KevinRobins);(英)弗兰克·韦伯斯特(FrankWebster)著;何朝阳;王希华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M].曾国屏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