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的理论前提: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

被引:29
作者
吕炳斌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著作权法; 激励理论;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当代著作权法的主导性理论是激励理论,其中隐含着"经济人假设"的前提。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著作权法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已发生剧烈改变。著作权的普遍性正在增加,不再是少部分职业作者的权利;作者的创作动机呈现多样化,只有部分作者响应经济激励而创作;作者的权利意识也出现了分化。以产权激励理论为基础的著作权法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步瓦解,其理论前提即"经济人假设"也面临着挑战。"社会人假设"将是一种更为贴合社会现实的著作权法理论前提。提倡"社会人假设",需要重新寻找著作权法的理论基础,以及调整优化著作权法的个别制度和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社会人假设已取代经济人假设.[N].厉以宁;.北京日报.2017,
[2]   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 [J].
吕炳斌 .
中国法学, 2019, (04) :44-65
[3]   知识产权损害的价值基础与法律构造 [J].
徐小奔 .
当代法学, 2019, 33 (03) :116-125
[4]   规制网络链接行为的思维与手段 [J].
张鹏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 21 (01) :37-49
[5]   版权登记制度革新的第三条道路——基于交易的版权登记 [J].
吕炳斌 .
比较法研究, 2017, (05) :170-181
[6]   论微博的版权问题 [J].
李宗辉 .
电子知识产权, 2015, (Z1) :85-90
[7]   微博平台上的著作权 [J].
刘文杰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119-130
[9]   著作权的法经济分析范式——兼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 [J].
熊琦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 17 (04) :36-47
[10]   “经济人假设”的五个误区 [J].
赵磊 .
学术月刊, 2009, 41 (09) :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