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被引:23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陈仁升
刘连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研究所 甘肃兰州
[3] 甘肃兰州
[4] 北京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干湿气候界线; 空间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干燥度指数为干湿气候区的划分标准 ,通过近 50a来年降水量干湿气候界线与干燥度干湿气候界线变动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气候变暖 ,降水区域差异性显著的情况下 ,我国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与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也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且具有“U型”分布特征 .在东北北部 ,2 5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450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半干旱气候向西退缩 ,范围缩小 ;在东北南部、华北区与河套地区 ,30 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70 0mm年雨量线作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干旱气候与半干旱气候向东南方向扩展 ,空间范围在扩大 ,成为“U型”分布的凸出部位 ;在西南区与河套以西的西北东部 ,2 50mm年雨量线为干旱 /半干旱分界线 ,50 0mm年雨量线为半干旱 /湿润分界线 ,干旱半干旱气候变化不大 .决定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强度导致的东南季风、孟加拉弯暖流所导致的西南季风以及西风环流等综合作用的降水量的区域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河西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水资源利用率研究 [J].
张济世 ;
康尔泗 ;
蓝永超 ;
陈仁升 ;
陈满祥 .
冰川冻土, 2001, (04) :375-382
[2]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 [J].
龚家栋 ;
李小雁 .
冰川冻土, 2001, (04) :423-431
[3]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王根绪 ;
李琪 ;
程国栋 ;
沈永平 .
冰川冻土, 2001, (04) :346-352
[4]   气候变化对河西内陆干旱区出山径流的影响 [J].
蓝永超 ;
康尔泗 ;
仵彦卿 ;
张济世 ;
胡兴林 ;
张小军 .
冰川冻土, 2001, (03) :276-282
[5]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 [J].
王根绪 ;
沈永平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0, (03) :200-205
[6]   1873~1996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主要特征 [J].
施能 ;
杨永胜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02) :47-53
[7]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J].
陈隆勋 ;
朱文琴 ;
王文 ;
周秀骥 ;
李维亮 .
气象学报, 1998, (03) :2-16
[8]   近30年来中国气候的干湿变化 [J].
张庆云 ;
陈烈庭 .
大气科学, 1991, (05) :72-81
[9]   我国建立、引用和验证气象干旱指标综述 [J].
王延禄 .
干旱区地理, 1990, (03) :80-86
[10]   关子中国干湿气候区划的初步研究 [J].
钱纪良 ;
林之光 .
地理学报, 1965, (0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