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

被引:15
作者
陈野华
卓贤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国有银行; 财务重组; 渐进改革成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中国渐进改革的平稳推进得益于新增改革成本能很快地被财政支付或通过国有银行转移,对渐进改革走势影响更大的是被转移至银行的存量成本。实证数据显示,国有银行财务重组中的不良资产处置过程客观上形成了对这一成本的发现机制,但现行的财务重组方案并没有对所有成本进行最终支付,而大量采取了“后摊”与“隐性负债”的处置方式,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体现,其结果是改革成本向国家财政与中央银行的再次转移。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承担改革成本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的可行性,但由此造成的估值损失应该及时进行确认和记录的会计操作,中央财政预算要反映央行因参与财务重组而导致的实际资本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AMC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 [J].
陈野华 ;
卓贤 .
金融研究, 2005, (03) :80-87
[2]   论金融改革成本 [J].
陆磊 .
南方金融, 2004, (10) :4-4
[3]   中央—地方—国有银行—公众博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逻辑 [J].
陆磊 ;
李世宏 .
经济研究, 2004, (10) :45-55
[4]   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J].
张杰 .
经济研究, 2004, (06) :4-14
[5]   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 [J].
朱南 ;
卓贤 ;
董屹 .
管理世界, 2004, (02) :18-26
[6]   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 [J].
刘尚希 .
经济研究, 2003, (05) :23-31+91
[7]  
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樊纲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