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土地利用思考

被引:8
作者
刘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洪涝灾害; 长江中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长江产业带的腹地和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屡屡成灾,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尽管洪涝灾害的发生与气象、地貌等自然条件密不可分,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洪水位、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等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论述了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特别是围湖造田、围垦江洲、分蓄洪区的开发等,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指出长江中游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河湖调蓄能力的下降是加剧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中游地区减轻洪涝灾害的土地利用对策,如编制易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战略、发展"避洪农业"、建设分蓄洪区、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最后,分析了实施这些措施的可能性及实施过程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16 / 6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围湖垦殖对湖泊调蓄功能的累加效应分析 [J].
金卫斌 ;
刘章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1) :74-77
[2]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J].
赵淑清 ;
方精云 ;
陈安平 ;
崔海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36-542
[3]   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的生态环境因素与生态减灾对策 [J].
舒晓波 ;
刘影 ;
熊小英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80-185
[4]   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初步研究 [J].
邓宏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02) :173-180
[5]   洞庭湖区’99洪涝灾害后减灾战略的思考 [J].
陈兵 ;
董明辉 .
灾害学, 2000, (02) :44-48
[6]   近50年鄱阳湖形态和水情的变化及其与围垦的关系 [J].
闵骞 .
水科学进展, 2000, (01) :76-81
[7]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分析 [J].
刘思华 .
生态经济, 1999, (04) :48-50
[8]   1998年长江洪水的特点与警示 [J].
吴凯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22-27
[9]   洞庭湖区洪涝特征分析(1471-1996年) [J].
毛德华 .
湖泊科学, 1998, (02) :85-91
[10]   洞庭湖区1996年与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比较研究 [J].
何林福 ;
李翠娥 .
热带地理, 1998, (02) :122-12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