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水平与中国家庭储蓄率

被引:7
作者
陈贵富
机构
[1]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家庭储蓄率; 持久收入假说; 预防性储蓄假说;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4 [教育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水平的提高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家庭储蓄率?学界对于这一课题至今未有定论。利用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模型,可对劳动力教育水平对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均教育年数增加1年,家庭储蓄率提高3.15个百分点,滞后1期的人均教育年数增加1年,导致家庭储蓄率降低2.41个百分点,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分组构成对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劳动力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所能带来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持续提高,会降低我国家庭储蓄率。另外,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组构成对储蓄率的不同影响来看,现阶段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高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政府的层面来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降低我国家庭的预防性储蓄,从而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 [J].
刘生龙 ;
胡鞍钢 ;
郎晓娟 .
经济研究, 2012, 47 (08) :107-117
[2]   流动性约束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J].
满讲义 ;
佟仁城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 39 (17) :16-21
[3]   基于习惯形成的预防性储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J].
杭斌 ;
郭香俊 .
统计研究, 2009, 26 (03) :38-43
[4]   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分析 [J].
周建 .
统计研究, 2005, (09) :45-50
[5]   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关系 [J].
李勇辉 ;
温娇秀 .
管理世界, 2005, (05) :14-18
[6]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J].
施建淮 ;
朱海婷 .
经济研究, 2004, (10) :66-74
[7]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J].
万广华 ;
史清华 ;
汤树梅 .
经济研究, 2003, (05) :3-12+91
[8]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 [J].
余永定 ;
李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1) :123-133+207
[9]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
[10]   Household savings in China [J].
Cristadoro, Riccardo ;
Marconi, Daniela .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2012, 10 (03) :27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