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形成机制

被引:21
作者
赵媛
郝丽莎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石油资源; 流动模型; 形成机制; 空间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石油资源流动是实现石油资源时空配置的过程。从对比21世纪初和20世纪末我国石油资源的空间流动格局入手,分析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新格局下,以互动模型(阿隆索模型)为基础,构建区域石油资源流动机制模型,并结合区域的对外交通区位度,将我国石油资源的输流机制划分为供给主导型和交通拉动型,汇流机制划分为交通拉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交流机制划分为递接性交流和集散性交流等类型,并以石油流动形成机制为指导,建议将陕西培养成我国石油资源的东西交流中心,并强化广东省的南北交流职能,以期优化我国石油资源的流动配置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27 / 10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 [J].
吴威 ;
曹有挥 ;
曹卫东 ;
梁双波 .
地理研究, 2007, (02) :391-402
[2]   20世纪末期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格局与流场特征 [J].
赵媛 ;
郝丽莎 .
地理研究, 2006, (05) :753-764
[3]   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J].
沈镭 ;
刘晓洁 .
资源科学, 2006, (03) :9-16
[4]   资源科学研究的新视角——自然资源流动过程的研究 [J].
成升魁 ;
沈镭 ;
闵庆文 ;
陈远生 ;
封志明 ;
谷树忠 ;
谢高地 ;
李丽娟 ;
黄河清 .
资源科学, 2006, (02) :199-200
[5]   从静态的断面分析到动态的过程评价——兼论资源流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J].
成升魁 ;
闵庆文 ;
闫丽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407-414
[6]   关于中国石化油气管道发展的思考 [J].
钱建华 .
油气储运, 2003, (09) :18-21+63
[7]   加快管道储运建设 增强国家石油安全 [J].
高河东 .
当代石油石化, 2003, (08) :5-8
[8]   关于优化我国原油资源配置的探讨 [J].
杨上明 .
国际石油经济, 2003, (03) :42-46+64
[9]   中国石化原油管道运营发展战略探讨 [J].
薛飘 ;
胡智锋 .
国际石油经济, 2002, (11) :44-46+64
[10]   浅谈南阳原油的合理流向 [J].
郑嘉惠 .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1999, (06)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