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GP阶层分类的操作化过程——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例

被引:15
作者
侯利明 [1 ]
秦广强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
[2]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阶层分类; 阶层转换; 转换方法; EGP; ISCO88;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3 [阶级、阶层];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在社会流动的国际比较研究中,EGP阶层分类是最常用的阶层分类。如何把中国的标准职业分类直接转换为国际比较可能的EGP阶层分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当前的国内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讨论。对此,本研究基于甘泽博姆和特雷曼的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转换原理和转换程序。这一工作不仅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持,也有利于把握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新韦伯主义阶级框架:起源与演变、操作与理论 [J].
秦广强 .
国外社会科学, 2011, (06) :95-103
[3]   中国的制度变迁、阶级结构转型和收入不平等:1978-2005 [J].
林宗弘 ;
吴晓刚 .
社会, 2010, 30 (06) :1-40
[4]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J].
刘欣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1-14+242
[5]   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 [J].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37-60+243
[6]  
社会分层十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强, 2011
[7]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陆学艺, 2010
[8]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Status for the 1988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J] . Harry B.G. Ganzeboom.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 1996 (3)
[9]  
新韦伯主义的阶层分类框架适用于中国吗?——戈德索普的阶层理论述评 .2 朱妍. 社会学 . 2011
[10]  
Economy and Soc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 .2 Weber,Max. Berkeley, CA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