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韦伯主义阶级框架:起源与演变、操作与理论

被引:3
作者
秦广强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EGP; 图式; 演变; 理论基础; 操作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EGP图式集中体现了新韦伯主义思想的阶级分类框架,这一图式在当代阶级分析和流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较之于赖特的新马克思主义阶级框架,在国内对EGP图式的系统论述尚没有展开。EGP图式自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以来,它的总体操作化思路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改变,职业与雇佣地位始终是定义阶级位置的两大核心指标。EGP图式的理论基础在批判与争辩的过程中也几经变迁。文章在对该阶级图式出现的背景、源头及操作化问题进行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对该图式的理论基础和嬗变以及围绕该图式展开的理论争辩进行梳理的同时,试图对该图式在当今社会分层与流动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以及EGP图式的"中国化"问题进行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的制度变迁、阶级结构转型和收入不平等:1978-2005 [J].
林宗弘 ;
吴晓刚 .
社会, 2010, 30 (06) :1-40
[2]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J].
刘欣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1-14+242
[3]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 [J].
孙立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5) :83-96
[4]  
社会分层十讲.[M].李强;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  
断裂与碎片.[M].李春玲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