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的边界、敏感度与中心度研究——基于专家和公众认知的数据分析

被引:18
作者
吴标兵
许和隆
机构
[1]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边界; 个人信息; 敏感度; 中心度;
D O I
10.14132/j.cnki.nysk.2018.05.007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立法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个人信息的边界。因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化、大数据聚合分析、隐私悖论、敏感度的个体体验等因素,一般的个人信息和敏感的个人信息二分法存在不周延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一般的个人信息进行二次数据分析或自动化处理,可以获得"推测数据"甚至是敏感的个人信息,因而存在一般的个人信息是潜在的敏感个人信息这种情形。实务界将这些"非敏感"的、有价值的个人信息确定为"核心数据"。研究表明:公众对性取向、固定电话通话记录等敏感度相对较低,对与个人密切相关的身份、生活、工作和政务信息敏感度相对较高。敏感的个人信息和核心的个人信息具有重叠性,核心的个人信息包括部分敏感的个人信息和部分一般的个人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司法保护视角下的隐私权类型化 [J].
冷传莉 ;
李怡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79-89
[2]   信息哲学视阈下的物联网隐私本质及其困境 [J].
吴标兵 .
理论月刊, 2016, (02) :36-40
[3]   中国公众隐私敏感度实证研究 [J].
吴标兵 ;
许和隆 ;
张宇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 (03) :82-90
[4]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5]   基于特征向量中心性的社交信息超网络中重要节点的评判 [J].
武澎 ;
王恒山 .
情报理论与实践 , 2014, (05) :107-113
[6]   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度评估 [J].
陈静 ;
孙林夫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9, 44 (03) :426-42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示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 [J].
齐爱民 .
河北法学, 2005, (06) :2-5
[8]  
个人信息保护法“难产”12年,他们为何还说乐观?[N]. 许茜.科技日报. 2017 (003)
[9]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特蕾莎 M·佩顿, 2016
[10]  
数据中间商[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城田真琴,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