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规则与法治:“中国难题”的挑战

被引:13
作者
叶竹盛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非正式规则; 法治; 法律与发展; 文化生发论; 社会基础论;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3.03.008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动力和最大希望都来自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但是"中国难题"对此提出了挑战,其对非正式规则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正面意义的肯定,切断了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论"的逻辑链条。非正式规则的流行及国家层面上的附和不仅弱化了自下而上推动法治变革的意愿,也同样阻碍了法治在"顶层设计"的突破。非正式规则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承担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却可能造成多种法治缺陷,甚至可能使正式制度长期受到压抑,无法突破僵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  
《依法治国的“江苏探索”》专题报道之五 转型中国的法治发展[J]. 封丽霞.民主与法制. 2011(18)
[3]   中国法治面临的困境与突破——对中国法制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J].
江平 .
探索与争鸣, 2011, (08) :3-7
[4]   经济增长与正式法律体系的作用 [J].
郁光华 .
中外法学, 2011, 23 (01) :176-192
[5]   法治发展的差异与中国式进路 [J].
孙笑侠 ;
胡瓷红 .
浙江社会科学, 2003, (04) :5-13
[6]   论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的法治理路——兼评马长山教授新著《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J].
齐延平 ;
于柏华 .
法学论坛, 2003, (01) :109-112+78
[7]   东方人“厌讼”吗?——对当代中国、日本低诉讼率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J].
余军 .
社会科学家, 2000, (03) :28-33
[8]   动态的法——关于刑事诉讼法解释的评析 [J].
徐静村 ;
杨建广 .
现代法学, 2000, (01) :15-18
[10]  
法治构图[M]. 法律出版社 , 季卫东,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