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的法治理路——兼评马长山教授新著《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被引:1
作者
齐延平
于柏华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2]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山东济南
[3]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法治化; 乡土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治的生成自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根基 ,“乡土中国”构成了中国法治建构的当然前提。市民社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文化疆界的普世性的一面 ,但它对于中国法治进程具体场景的解释力又是有限度的。可能的中国法治理路将彰显于历史进程的非线性思路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78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法治秩序的建构[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季卫东著, 1999
[2]   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J].
夏恿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4) :117-143+207
[3]   法治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J].
马小红 .
法学研究, 1999, (02) :20-31
[4]   中国人的关系意识与中国社会的法化 [J].
李金泽 .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9, (02) :79-88
[5]   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 [J].
蒋立山 .
中外法学, 1998, (03) :16-28
[6]   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 [J].
苏力 .
法学研究, 1998, (01) :1-13
[7]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 商务印书馆 , 马长山著, 2002
[8]  
国家与市民社会[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邓正来[美]J.C.亚历山大编, 1999
[9]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J].
季卫东 .
战略与管理, 2001, (05) :1-15
[10]  
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M]. 三联书店 , 刘军宁等编辑,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