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来源分析

被引:104
作者
王雪松
李金龙
张远航
谢绍东
唐孝炎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北京; 臭氧; 源贡献; 源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光化学烟雾污染是影响北京地区夏季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00年6月底至7月初发生在北京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和地区臭氧评估技术(GOAT),量化了不同地区的污染源排放对北京市城近郊区臭氧污染的贡献,探讨了周边地区排放的臭氧贡献方式问题,分析了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化学机制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臭氧污染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定陵地区的超标臭氧主要受到城近郊区烟羽的严重影响(占55%),城近郊区则除了受到北京市的前体物排放影响外(占46%),来自天津市、河北省南部地区的贡献往往也占有重要份额;周边地区对北京市城近郊区的贡献中,直接输入的臭氧约占七层,其余部分以输入前体物的方式贡献臭氧;北京城近郊区的臭氧生成主要受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而在远郊区县和农村地区臭氧生成对氮氧化物变得更为敏感.对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源排放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臭氧来源和不同贡献方式的重要性,以及臭氧生成机制的变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548 / 5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City clusters in China: air and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J].
Shao, Min ;
Tang, Xiaoyan ;
Zhang, Yuanhang ;
Li, Wenjun .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6, 4 (07) :353-361
[2]   The trend of surface ozone in Taipei, Taiwan, and its causes: Implications for ozone control strategies [J].
Chou, Charles C. -K. ;
Liu, Shaw C. ;
Lin, Chuan-Yao ;
Shiu, Chein-Jung ;
Chang, Ken-Hui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 (21) :3898-3908
[3]  
机动车排放、环境影响及控制.[M].张远航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大气环境化学.[M].唐孝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区域输送对北京夏季臭氧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王自发 ;
李丽娜 ;
吴其重 ;
高超 ;
李昕 .
自然杂志, 2008, (04) :194-198+247
[6]   区域化学输送模式中NOx和O3源示踪法的引入 [J].
江文华 ;
马建中 .
气象学报, 2006, (03) :281-292
[7]   北京地区臭氧源识别个例研究 [J].
王雪松 ;
李金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44-253
[8]   人为源排放VOC对北京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 [J].
王雪松 ;
李金龙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6) :22-26
[9]   区域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J].
胡泳涛 ;
张远航 ;
谢绍东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 2001, (06) :1-6
[10]   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 [J].
张远航 ;
邵可声 ;
唐孝炎 ;
李金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Z1) :26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