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转型

被引:5
作者
马慎萧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非金融部门; 金融化; “股东价值”; 积累停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7.12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考察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金融化过程中,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转型机制,通过建立非金融企业投资决策动态模型,讨论金融化转型中非金融企业固定资本投资与金融利润、负债成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检验。文章指出,在实际生产停滞和金融化趋势下,非金融企业会依据金融利润率和负债成本的改变来调整企业金融结构,并且随着"股东价值"原则在非金融企业治理目标中占据支配性的地位,转向倾向于更多地向股东分红、偏好资本市场表现,在投资决策领域倾向于更多地注重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和开展金融业务。而这种资产金融化带来的企业层面不稳定程度的提高会进一步减少非金融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进而加深生产和积累的停滞。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24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是如何发生的?——解释金融化转型机制的四种研究视角 [J].
马慎萧 .
教学与研究, 2016, (03) :71-79
[2]   金融资本、职能资本与资本主义的金融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美国的现实 [J].
赵峰 ;
马慎萧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 (02) :33-41+158
[3]  
Financialisation and the slowdown of accumulation[J] . Engelbert Stockhammer.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04
[4]  
Dividends, Share Repurchases, and the Substitution Hypothesis[J] . GustavoGrullon,RoniMichael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2002 (4)
[5]  
Maximizing shareholder value: a new ideology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J] . William Lazonick,Mary O’Sullivan. Economy and Society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