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低技能就业——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82
作者
谢萌萌 [1 ]
夏炎 [1 ,2 ]
潘教峰 [1 ,2 ]
郭剑锋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进步; 低技能就业; 双重差分; 中国制造业;
D O 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251
中图分类号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F249.2 [中国];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1 ;
摘要
人工智能重塑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低技能型劳动力被取代的危机。本文以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为分析框架,聚焦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对低技能就业比重的因果效应。基于2011-2017年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首先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定义为"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基于定义、逐家判断人工智能企业名单并定位人工智能的初始时间,再采用双重差分法围绕人工智能对低技能就业比重的因果效应及效应的传导机制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融合人工智能显著降低了低技能的就业比重,即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业内低技能潜在的就业机会被人工智能所挤出;(2)人工智能对低技能就业比重的负向效应具有动态异质性,即企业融合人工智能的时间越长,低技能就业比重下降的越多;(3)人工智能虽然通过刺激当期资本积累和收入扩张补偿了部分低技能就业比重的减少,但同时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边际产出,促使企业最终减少低技能员工的就业比重。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微博媒体的信息传播分析.[D].王亮.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04
[2]  
LABOR‐ AND 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J].DaronAcemoglu.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10, 1
[3]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US labor market [J].
Autor, DH ;
Katz, LF ;
Kearney, MS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 96 (02) :189-194
[4]   ASSESSING SENSITIVITY TO AN UNOBSERVED BINARY COVARIATE I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BINARY OUTCOME [J].
ROSENBAUM, PR ;
RUBIN, DB .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METHODOLOGICAL, 1983, 45 (02) :212-218
[5]   人工智能、老龄化与经济增长 [J].
陈彦斌 ;
林晨 ;
陈小亮 .
经济研究, 2019, 54 (07) :47-63
[6]   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的视角 [J].
孙博 ;
刘善仕 ;
姜军辉 ;
葛淳棉 ;
周怀康 .
中国管理科学, 2019, 27 (04) :179-189
[7]   制造企业服务化路径选择研究 [J].
解季非 .
中国管理科学, 2018, 26 (12) :135-145
[8]   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省直管县”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J].
王立勇 ;
高玉胭 .
财贸经济, 2018, 39 (11) :145-159
[9]   人工智能与就业研究新进展 [J].
张鹏飞 .
经济学家, 2018, (08) :27-33
[10]   中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省际扩散效应:1996-2015 [J].
潘文卿 ;
吴天颖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 38 (02) :37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