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284
作者
刘华军 [1 ]
刘传明 [1 ]
孙亚男 [2 ]
机构
[1]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能源强度;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5.05.008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②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③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网络中,环渤海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和山西等资源丰富的省份属于"净溢出"板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④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紧密程度及稳定性的提升、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能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消费的空间公平性。而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升对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严峻挑战,但为跨区域协同节能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J].
李敬 ;
陈澍 ;
万广华 ;
付陈梅 .
经济研究, 2014, 49 (11) :4-16
[2]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马晓钰 ;
李强谊 .
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3 (10) :114-124
[3]   中国能源消费和电力消费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J].
郝宇 ;
廖华 ;
魏一鸣 .
中国软科学, 2014, (01) :134-147
[4]   社会网络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J].
徐振宇 .
经济学动态, 2013, (10) :61-72
[5]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网络结构分析 [J].
汤放华 ;
汤慧 ;
孙倩 ;
汤迪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357-1366
[7]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 [J].
冷炳荣 ;
杨永春 ;
李英杰 ;
赵四东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199-211
[8]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J].
康晓娟 ;
杨冬民 .
资源科学, 2010, 32 (03) :485-490
[9]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J].
侯赟慧 ;
刘志彪 ;
岳中刚 .
中国软科学, 2009, (12) :90-101
[10]   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
吴玉鸣 ;
李建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