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被引:65
作者
杨晶 [1 ]
丁士军 [2 ]
邓大松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家庭禀赋; 生计; 个体收入不平等;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收入分配和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一直是全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个体相对剥夺视角,利用Kakwani指数测算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状况,并探究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指数处于较高剥夺区间,且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东、中、西部地区的指标值分别达到0. 516、0. 552、0. 595。②失地农民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容易降低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健康状况好的失地农民的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比健康状况差的失地农民低0. 065个单位,由基础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反映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分别为-0. 034、-0. 046。③不同类型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也呈显著负相关,失地后传统的以血缘和亲缘为核心的纽带型社会资本在降低微观个体收入不平等方面的效果依然存在,其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为-0. 032。④异质性研究再次证实人力资本要素集聚和社会资本积累在缩减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同失地群体个体收入不平等和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以组织身份衡量的连接型社会资本仅与东部地区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呈显著负相关,抑制效应为-0. 055。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社会资本水平来防止群体固化和收入剥夺恶化问题,各区域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消减收入剥夺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新时代降低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贫困 [J].
刘一伟 .
财贸研究, 2018, 29 (05) :54-63
[2]   选择性转移、人力资本不均等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J].
匡远凤 .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04) :23-35
[3]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居民贫困 [J].
刘一伟 ;
汪润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09) :75-92
[4]   基于流动性视角的失地农户收入变化分析——来自襄阳和昆明的证据 [J].
丁士军 ;
杨晶 ;
陈玉萍 .
中国农村观察, 2017, (01) :29-40+141
[5]   收入、个体收入剥夺对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任国强 ;
王福珍 ;
罗玉辉 .
南开经济研究, 2016, (06) :3-22
[6]   被征地农户生计能力变化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改进 [J].
丁士军 ;
张银银 ;
马志雄 .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 (06) :25-34+110
[7]   失地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研究 [J].
马志雄 ;
张银银 ;
丁士军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 (03) :54-62
[8]   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 [J].
崔宝玉 ;
谢煜 ;
徐英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2) :111-118
[9]   我国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任国强 ;
石玉成 .
农业技术经济, 2016, (01) :48-59
[10]   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证 [J].
程名望 ;
Jin Yanhong ;
盖庆恩 ;
史清华 .
经济研究, 2014, 49 (11) :1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