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

被引:38
作者
崔宝玉 [1 ,2 ]
谢煜 [3 ]
徐英婷 [3 ]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2]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3]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失地农户; 农业收入; 非农收入; PSM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1 [土地制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和城镇化高速推进期,土地征用和失地农户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土地征用是否会具有收入效应仍然莫衷一是,缺乏准确估计。本文基于2011年成都市"农村住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估计了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为检视政府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合理性,健全政府土地征用政策、缓解土地征用冲突、完善征地后相关服务提供新观察。研究发现:1土地是否被征用确实存在着农户总收入效应和非农收入效应,被征地农户比未被征地农户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显著高出19.6%和9.1%,使用OLS回归方法低估了土地征用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大致低估了11%,这为政府征地的合理性提供了农户收入佐证。2征地比例并不存在总收入效应和非农收入效应,被征地农户并不是被征地越多收入就会越高,但却会显著降低失地农户的农业收入,大致降低了81%,因而还要认识到土地征用对农户收入的有限性作用,打破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神话。3结合当前土地征用实践表明,过分强调土地征用农户收入效应并不能根除征地冲突和矛盾,一方面,要通过多元化就业渠道、多源化收入来源以及多样性社会保障制度避免了被征地农户"失地失业",提高被征地农户增收能力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征地程序公平合法,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底层设计,加强对健康状况差、低收入等贫弱群体的保障,提升被征地农户人力资本和优化就业分布状态,使被征地农户能够顺利完成职业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多维福祉影响因素研究 [J].
聂鑫 ;
汪晗 ;
张安录 .
中国农村观察, 2013, (04) :86-93
[2]   国际视野下土地征用的公益审查机制及其策略匹配 [J].
陈伟 .
改革, 2013, (07) :80-87
[3]   预期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J].
范晓非 ;
王千 ;
高铁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 30 (07) :20-35
[4]   土地换保障制度的逻辑困境与出路 [J].
王瑞雪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6) :42-47
[5]   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反事实估计 [J].
胡宏伟 ;
张小燕 ;
赵英丽 .
中国人口科学, 2012, (02) :57-66+111
[6]   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当地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J].
韩菡 ;
钟甫宁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4) :18-25
[7]   征地一定降低农民收入吗:上海7村调查——兼论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与改革 [J].
史清华 ;
晋洪涛 ;
卓建伟 .
管理世界, 2011, (03) :77-82+91
[8]   农地非农化的政策演进:1949~2007 [J].
金晶 ;
曲福田 .
改革, 2010, (09) :86-92
[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调查状况比较分析 [J].
王慧博 .
宁夏社会科学, 2010, (04) :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