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8
作者
唐蜜 [1 ]
肖磊 [2 ]
机构
[1]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动力机制; 人口大县; 欠发达地区; 内生性;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4.08.014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二元论,剖析了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经济发展动力、政策体制动力与劳动力转移动力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以揭示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的实质。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脱节,工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带动较小;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城镇服务设施建设与转移劳动力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较大。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由于内生性动力不足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9+112 +1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西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J].
孙丽萍 ;
杨筠 ;
童彦 .
商业时代, 2013, (35) :138-139
[2]   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J].
魏冶 ;
修春亮 ;
孙平军 .
地理研究, 2013, 32 (09) :1679-1687
[3]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J].
卫龙宝 ;
伍骏骞 ;
王恒彦 .
社会科学战线, 2013, (09) :44-48
[4]   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鞠成江 ;
吕金岗 .
商业时代, 2012, (14) :139-140
[5]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刘慧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443-1453
[6]   近十年来国内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述评 [J].
杨万江 ;
蔡红辉 .
经济论坛, 2010, (06) :18-20
[7]   产业发展:城市化健康推进的持续动力 [J].
陈柳钦 .
上海城市管理, 2010, 19 (01) :38-42
[8]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J].
段禄峰 ;
张沛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07) :12-17
[9]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机制 [J].
冯云廷 .
经济地理, 2005, (06) :814-816
[10]   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J].
韩剑萍 ;
李秀萍 ;
杨德刚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5)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