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轴线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特征

被引:9
作者
蒋洪旭 [1 ]
赵方冉 [1 ]
李小英 [2 ]
韩晶茹 [2 ]
机构
[1] 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交通轴线束; 区域经济分布特征; 点轴理论; 增长极理论;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7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点轴渐进据点开发理论及增长极理论,根据2008年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城市综合经济得分,取前100名城市作为中国的一级经济城市。以此100个城市的地理中心坐标为圆心,以广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得出的城市经济强影响范围为半径,在GIS中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一级经济城市的强影响范围。以中国主要铁路干线、主要水系和沿海边界线等轴线束的经济辐射范围为半径,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的十大一级经济轴线作用区,在每一个轴线作用区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中国的一级经济轴线,并依据现实国情和客观分析结果以及区域的"合理发展"完善了中国一级经济轴线,同时研究了轴线上各城市增长极的层级,以线布点,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225 / 12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区域城镇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形模型 [J].
蒙莉娜 ;
郑新奇 ;
赵璐 ;
李志建 ;
杨鑫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6) :944-951
[2]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J].
闫卫阳 ;
王发曾 ;
秦耀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511-518
[3]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河南省城市影响区研究 [J].
吴国玺 ;
阎卫阳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1) :55-59
[4]   点轴群理论的分析 [J].
贺有利 ;
张仁陟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18-123
[5]   点轴系统理论及其拓展与应用:一个文献述评 [J].
吴传清 ;
孙智君 ;
许军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 (02) :30-36
[6]   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 [J].
王德 ;
项曰丙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9) :1175-1179
[7]   经济统计数据的经济地图分析方法 [J].
戴天宇 ;
吴栋 ;
颜辉武 .
统计与决策, 2006, (12) :10-12
[8]   基于地理坐标的数字地图量算模型 [J].
杨永崇 ;
郭达志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5, (03) :318-321
[9]   中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与发展态势——兼论点—轴系统理论与双核结构模式的空间耦合 [J].
陆玉麒 ;
董平 .
地理研究, 2004, (04) :521-529
[10]   Delaunay三角网与Voronoi图在划分城市影响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J].
闫卫阳 ;
郭庆胜 ;
李圣权 .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4, (0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