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诊断思维研究

被引:25
作者
傅小欧 [1 ]
海霞 [2 ]
张运克 [1 ]
机构
[1] 河南中医药大学
[2] 中国中医药报社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中风; 中医诊断; 辨证论治;
D O I
10.13935/j.cnki.sjzx.191035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辨证治疗。在中医诊断的整个过程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其辨别的内容除了辨病、辨证、辨症之外,还要考虑个体的差异、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病、证的动态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又名缺血性脑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危重疾病之一,属中医"中风"范畴,不同时代的医家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不同的看法。经过梳理发现,大多数现代学者对脑卒中的致病因素概括为风、痰、虚、瘀、气、火,诊断标准也逐步趋于统一。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研究和理解中医诊断思维的规律性认识,对未来临床中诊断辨证非常有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467 / 14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风临床诊断框架的构建 [J].
田金洲 ;
时晶 ;
倪敬年 ;
魏明清 ;
张学凯 ;
岳利峰 ;
李婷 ;
朱爱华 ;
张滨斌 ;
王永炎 .
中医杂志, 2018, (19) :1640-1643
[2]   中医五脏辨证论治中风病研究进展 [J].
兰树华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 (12) :1675-1679
[3]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J].
杨旸 ;
樊萍 ;
潘琳娜 ;
温群 ;
陶然 ;
程富香 .
陕西中医, 2018, 39 (06) :706-709
[4]   万海同应用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介绍 [J].
王慧君 ;
万嘉洋 ;
程兰 ;
杨洁红 ;
万海同 .
新中医, 2018, 50 (04) :217-220
[5]   中医体质因素对缺血性中风发病影响的分析 [J].
莫亚宁 ;
杨征宇 ;
周小华 ;
兰雅琴 ;
张玉娟 .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98) :19279-19280
[6]   2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辨识相关性研究 [J].
李柱 ;
王清峰 ;
吴银玲 ;
倪进军 ;
薛广团 ;
孙会秀 ;
刘作印 ;
卢要强 ;
马锋 ;
李强 .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 (17) :15-17
[7]   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理论研究概况 [J].
安鑫 ;
张连运 ;
苑奇志 ;
李群霞 ;
周茂鲁 .
光明中医, 2016, 31 (08) :1205-1208
[8]   玄府辨证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J].
郝学敏 ;
陈少枚 ;
林安基 ;
毕明辉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28) :167-169
[9]   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J].
万海同 ;
侯群 ;
刘华 ;
别晓东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0 (04) :581-582
[10]   178例老年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研究 [J].
李玉梅 ;
宋月晗 ;
杨毅玲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8 (02) :62-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