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临床诊断框架的构建

被引:20
作者
田金洲 [1 ]
时晶 [1 ]
倪敬年 [1 ]
魏明清 [1 ]
张学凯 [1 ]
岳利峰 [1 ]
李婷 [1 ]
朱爱华 [1 ]
张滨斌 [1 ]
王永炎 [2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风; 临床分类; 诊断框架; 真中风; 类中风;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8.19.006
中图分类号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梳理《黄帝内经》以降的古代文献,总结中风及其分类分型的临床诊断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风临床诊断框架的构想:中风分类为真中风(有偏瘫型脑卒中)和类中风(无偏瘫型脑卒中),真中风分型为中经络(无意识障碍)和中脏腑(有意识障碍),类中风分型为风痱(四肢无力)、风癔(失认失语)、风痹(肢体麻木或疼痛)、风眩(晕动失衡)、风呆(反应迟钝)、风痫(痫样发作)。重建中风的临床诊断框架对促进中风学术发展和精准化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40 / 16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的研究 [J].
王永炎 ;
郭蓉娟 ;
不详 .
中医药学刊 , 2002, (04) :390-393
[2]   类中风研究(Ⅱ)——类中风主症的研究 [J].
郭蓉娟 ;
梁宝华 ;
任占利 ;
王弘午 ;
吴燕 ;
解庆凡 ;
张秀娟 ;
王永炎 ;
王顺道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5) :28-31
[3]   类中风研究(Ⅰ)——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 [J].
郭蓉娟 ;
王永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4) :7-9
[4]  
中医内科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张伯礼, 2016
[5]  
王永炎院士查房实录[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田金洲, 2015
[6]  
中医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张伯礼, 2012
[7]   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HISTORY OF CLINICALLY IDENTIFIABLE 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J].
BAMFORD, J ;
SANDERCOCK, P ;
DENNIS, M ;
BURN, J ;
WARLOW, C .
LANCET, 1991, 337 (8756) :152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