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19
作者
毛琳箐 [1 ]
康健 [2 ,3 ]
机构
[1] 石家庄铁道大学
[2]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3] 天津大学
关键词
传统声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价值; 整体性保护; 活态传承; 贵州侗族村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112 [建筑声学];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4 ; 083302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声景观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贵州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的文化属性、活态属性和非物质属性等基本属性,依此作为判定传统声景观是否可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与文化表现;通过对其历史传承价值、精神认知价值、审美艺术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价值等核心价值分析,确定了传统声景观对于村落活态保护的文化与现实作用。传统声景观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是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的结合,须将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以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空间与文化的整体性与活态性传承。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浅析《珠郎娘美》对侗族音乐的影响及传承 [J].
郭阳 ;
刘晓静 .
贵州民族研究, 2014, 35 (07) :105-108
[2]   浅析《珠郎娘美》对侗族音乐的影响及传承 [J].
郭阳 ;
刘晓静 .
贵州民族研究, 2014, 35 (07) :105-108
[3]   历史地段的声景——拉萨老城案例研究 [J].
黄凌江 ;
康健 .
新建筑, 2014, (05) :26-31
[4]   辽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声景研究 [J].
张东旭 ;
相月 ;
陶绪一 .
建筑科学, 2017, 33 (08) :68-73+82
[5]   辽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声景研究 [J].
张东旭 ;
相月 ;
陶绪一 .
建筑科学, 2017, 33 (08) :68-73+82
[6]   生态博物馆理念嵌入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J].
黄艳 .
广西民族研究, 2018, (06) :102-107
[7]   生态博物馆理念嵌入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J].
黄艳 .
广西民族研究, 2018, (06) :102-107
[8]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口要素探析 [J].
李虎 ;
李红伟 .
广西民族研究, 2019, (03) :130-136
[9]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口要素探析 [J].
李虎 ;
李红伟 .
广西民族研究, 2019, (03) :130-136
[10]  
The excess attenuation of environmental noise sources through densely planted forest. G.A.Parry,J.R. Pyke,C.Robinson.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