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背景、影响因素、模式与展望:一个文献评述与政策解读

被引:18
作者
孙圣民
孟愈飞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流转; 农村改革;
D O I
10.14110/j.cnki.cn-37-1059/d.2015.12.006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设计是在维持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完善和改良。从微观个体层面考察,是通过政策手段,动态分割多维产权内容给不同产权个体,通过市场机制交易,逐步逼近完整私有产权所代表的最大化效率边界;在集体层面考察,是追求效率的同时,坚持集体所有的制度框架,尽量兼顾公平。在回顾、评述近年来学术界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背景、影响因素,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基础的之上,解读2015年11月2日颁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关键是要切实维护农民自主决策的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31]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J].
黄少安 ;
孙圣民 ;
宫明波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3) :38-47+205
[32]   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 [J].
田传浩 ;
贾生华 .
经济研究, 2004, (01) :112-119
[33]   中国改革面临的深层问题——关于土地制度改革——杨小凯、江濡山谈话录 [J].
杨小凯 .
战略与管理, 2002, (05) :1-5
[3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 [J].
钱忠好 .
管理世界, 2002, (06) :35-45+154
[35]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
[36]   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J].
万广华 ;
程恩江 .
中国农村观察, 1996, (03) :31-36+64
[37]   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初探 [J].
于幼军 .
管理世界, 1992, (04) :185-189
[38]   国有私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兼论农村改革的成就与趋势 [J].
杨勋 .
中国农村经济, 1989, (05) :23-29
[39]   土地关系的变革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步骤 [J].
赵源 ;
余必龙 .
农业经济问题, 1987, (08) :26-31
[40]   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J].
杨经伦 .
农业经济问题, 1987,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