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格拉段)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及其弹性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李延森
周金星
吴秀芹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弹性; 青藏铁路; 植被; 年际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青藏铁路穿越区生态脆弱,铁路修建会对沿线区域植被造成破坏。为客观评价铁路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1995-2014年覆盖青藏铁路沿线10 km范围的212景Landsat TM/ETM+影像,利用Fmask算法结合STARFM模型去除云、阴影及条带,得到30 m NDVI数据,最后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序贯t检验,对10 km区域的NDVI时空演变、稳态转变以及各植被生态系统弹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年间,青藏铁路沿线10 km范围内NDVI"稳中有升",与青藏高原NDVI变化相符,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北部区域NDVI变化相对稳定,NDVI下降区域集中在那曲—当雄。(2)将沿线10 km范围划分为7个缓冲区,发现铁路修建及附属设施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作用最明显,集中在青藏铁路两侧100 m内,并对青藏铁路沿线1 km范围内的植被生长有抑制作用,作用程度与铁路距离成反比。(3)城市及周边、河谷和牧区等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NDVI稳态转变最剧烈;各生态系统弹性大小依次为:裸地>荒漠>高山植被>草原>草甸>灌丛>湿地>农田。湿地是最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的类型,是保护的重点类型,而荒漠和裸地生态系统弹性最高,最不易改变,也是生态恢复的难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129 / 214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以甘南高原为例 [J].
王亚茹 ;
赵雪雁 ;
张钦 ;
雒丽 .
地理研究, 2016, 35 (07) :1273-1287
[2]   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 [J].
赵安周 ;
刘宪锋 ;
朱秀芳 ;
潘耀忠 ;
陈抒晨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5) :1568-1578
[4]   基于遥感数据的西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 [J].
高江波 ;
侯文娟 ;
赵东升 ;
吴绍洪 .
地理科学, 2016, 36 (04) :580-587
[5]   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 [J].
费杜秋 ;
刘峰贵 ;
周强 ;
陈琼 ;
吴林 .
干旱区地理, 2016, 39 (02) :345-352
[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铁路工程迹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间关联性 [J].
罗久富 ;
郑景明 ;
周金星 ;
张鑫 ;
崔明 .
生态学报, 2016, 36 (20) :6528-6537
[7]   青藏高原21世纪气候和环境变化预估研究进展 [J].
张人禾 ;
苏凤阁 ;
江志红 ;
高学杰 ;
郭东林 ;
倪健 ;
游庆龙 ;
兰措 ;
周波涛 .
科学通报, 2015, 60 (32) :3036-3047
[8]   青藏高原生态变化 [J].
张宪洲 ;
杨永平 ;
朴世龙 ;
包维楷 ;
汪诗平 ;
王根绪 ;
孙航 ;
罗天祥 ;
张扬建 ;
石培礼 ;
梁尔源 ;
沈妙根 ;
王景升 ;
高清竹 ;
张镱锂 ;
欧阳华 .
科学通报 , 2015, (32) :3048-3056
[9]   青藏高原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意义 [J].
姚永慧 ;
张百平 .
地理研究, 2015, 34 (11) :2084-2094
[10]  
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藏羚生态廊道识别及其保护状况评估[J]. 诸葛海锦,林丹琪,李晓文.应用生态学报.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