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铁路工程迹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间关联性

被引:18
作者
罗久富 [1 ,2 ]
郑景明 [1 ]
周金星 [2 ]
张鑫 [3 ]
崔明 [4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关键词
种间关联; 高寒草甸; 青藏铁路; 干扰;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研究大型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系统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铁路工程迹地植被为对象,分别在青藏铁路建设期(2005年8月)、运行期(2009年8月、2013年8月)对工程迹地进行了3次植被群落调查,样地大小10m×40m,在此基础上利用种间关联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群落特征的方差比率(VR)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来探讨群落物种总体关联性和主要种种对间关联性。结果显示:(1)2005年群落平均盖度(35.21±4.41)%,群落内共有物种71种,2009年群落平均盖度(33.42±3.01)%,共有物种78种,2013年群落平均盖度(43.41±3.26)%,共有物种85种。(2)对群落物种总体关联性检验发现群落物种总体关联性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联程度排列为VR2005>VR2009>VR2013,群落趋向松散,抗干扰能力弱。(3)对群落主要物种种对间关联性检验发现成对物种间的正、负联结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种对数百分比也呈下降趋势,群落内物种间联结强度逐渐降低。(4)在高寒草甸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8a时间里,部分相同种对之间的关联程度发生变化,中生或者湿生植物减少,耐旱植物种类增加,表明铁路沿线由于生境小气候干旱化和土壤紧实度增加,群落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群落处于从逆向演替向正向演替的过渡阶段,应尽量降低放牧等二次干扰,加速其自然恢复进程。研究旨为探索青藏铁路工程迹地植被恢复规律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528 / 65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不同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空间关联性的影响 [J].
齐麟 ;
赵福强 .
生态学报, 2015, 35 (01) :46-55
[2]   天山北坡醉马草群落种间关联分析 [J].
靳瑰丽 ;
董莉莉 ;
安沙舟 ;
何龙 ;
梁娜 ;
张梦妮 .
草地学报, 2014, 22 (06) :1179-1185
[3]   汶川地震滑坡迹地植被恢复中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 [J].
李丹雄 ;
杨建英 ;
史常青 ;
周进 ;
王兴宇 ;
王新 ;
伏凯 ;
赵廷宁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4, (05) :938-943
[4]   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J].
王慧敏 ;
庞春花 ;
张峰 ;
赵彩莉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10) :2507-2512
[5]   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种间关系的数量分析 [J].
房飞 ;
胡玉昆 ;
张伟 ;
公延明 ;
柳妍妍 ;
杨秀娟 .
生态学报, 2012, 32 (06) :1898-1907
[6]   长江源区高寒湿地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种间关系分析 [J].
高永恒 ;
曾晓阳 ;
周国英 ;
王根绪 .
湿地科学, 2011, 9 (01) :1-7
[7]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高山嵩草的构件变化 [J].
杨元武 ;
李希来 .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 (01) :167-171
[8]   巨桉人工林草本层优势种的种间关系及生态种组的划分 [J].
钟宇 ;
张健 ;
杨万勤 ;
吴福忠 ;
冯茂松 ;
刘泉波 .
草业学报, 2010, 19 (03) :56-62
[9]   艾比湖湿地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J].
钟彦龙 ;
王银山 ;
徐敏 ;
何静 ;
吕光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5) :153-157
[10]   管涔山撂荒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种间关系分析 [J].
刘秀珍 ;
张峰 ;
张金屯 ;
王琰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3 (01) :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