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12
作者:

云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毕华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田晓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马雯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崔哲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来源: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林草复合界面;
土壤水分;
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异质性;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4.027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界面上雨后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林地以及二者组成的林草界面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异系数差别均不大,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则相反;移动窗口法分析表明,林草界面对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水分影响范围均为4.0 m;草地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变异函数模型可以拟合成高斯模型,林地和林草界面则可以拟合球状模型,草地土壤水分总体空间异质性要大于林地和林草界面,草地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平均变程为10.96 m,林草界面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平均变程分别为5.37 m和4.31 m。对于描述界面土壤水分分布情况,克立格制图直观性强,具有良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38 / 9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界面土壤水分分布
[J].
云雷
;
毕华兴
;
任怡
;
马雯静
;
田晓玲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09)
:70-73+7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毕华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雯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田晓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2]
林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效益分析
[J].
曾艳琼
;
卢欣石
.
草业科学,
2008, (03)
:33-36

曾艳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卢欣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
[J].
黄志刚
;
李锋瑞
;
曹云
;
王中建
;
欧阳志云
;
郑华
;
李锡泉
;
田育新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7, (09)
:1937-194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锋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中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慈利县林业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欧阳志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李锡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田育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4]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复合边界土壤水分分布及影响域研究
[J].
朝鲁蒙
;
王进鑫
;
侯琳
;
张劲松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3)
:28-32+51

朝鲁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进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侯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邱扬
;
傅伯杰
;
王军
;
张希来
;
孟庆华
.
生态学杂志,
2007, (01)
:100-107

邱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傅伯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王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张希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孟庆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林业局林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6]
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J].
王云强
;
张兴昌
;
从伟
;
魏清才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2)
:65-71

王云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J].
杨弘
;
裴铁璠
;
关德新
;
金昌杰
;
王安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4587-4591

杨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裴铁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德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金昌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王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8]
黄土区荒草地和裸地土壤水分的循环特征
[J].
陈洪松
;
邵明安
;
王克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1853-185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黄土丘陵区林草景观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
[J].
尤文忠
;
曾德慧
;
刘明国
;
宋西德
;
叶彦辉
;
张永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591-159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西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叶彦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张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林边界影响域的研究
[J].
李丽光
;
何兴元
;
李秀珍
;
问青春
;
赵永华
;
胡志斌
;
常禹
;
朱亚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1804-1808

李丽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

何兴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

李秀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

问青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

赵永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

胡志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

常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

朱亚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沈阳,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