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之“困”: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

被引:85
作者
左停
徐加玉
李卓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深度贫困; 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服务; 可行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深度贫困具有长期性和代际性特点,"贫""困"交织,因"困"致贫现象突出,既有贫困人口内在局限性之困,也有外在的自然、经济、社会制度之困,导致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常规的开发项目扶贫这种硬性干预需具备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对深度贫困人口的适应性挑战越来越大,相比之下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的路径属于软性干预,能够在开发项目扶贫路径之外提供新的适应性更强的减贫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能够帮助贫困人口打破内、外困境,拓展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提升贫困人口的福祉水平。现有的脱贫、减贫政策和实践已经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待形成明晰的公共服务减贫路径。应对深度贫困,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新的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使公共服务在深度贫困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4+158 +1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视阈下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J].
黄承伟 ;
王猛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9 (05) :1-5+47+89
[2]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空间特征及致贫机理 [J].
王宝 ;
高峰 ;
李恒吉 .
开发研究, 2016, (06) :59-64
[3]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农牧民贫困的关系及反贫困对策 [J].
刘宥延 ;
巩建锋 ;
段淇斌 .
草业科学, 2014, (08) :1580-1586
[4]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J].
曾福生 ;
曾小溪 .
农业技术经济, 2013, (08) :4-11
[5]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作用机理研究 [J].
曾小溪 ;
曾福生 .
贵州社会科学, 2012, (12) :91-94
[6]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家庭人力资本与收入贫困——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实证考察 [J].
陈琦 .
江西社会科学, 2012, 32 (07) :231-235
[7]   集中连片少数民族困难社区的灾害与贫困关联研究——基于渝鄂湘黔交界处149个村的调查 [J].
张大维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1, 32 (05) :127-132
[8]   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 [J].
张大维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50 (04) :16-23
[9]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J].
陈全功 ;
李忠斌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39-48+55+96
[10]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