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下任务化用工的劳动法规制

被引:92
作者
班小辉 [1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2]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零工经济; 任务化; 虚假自雇; 经济依赖性; 中间主体;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9.03.009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零工经济的用工方式具有任务化的特征。这种任务化模糊了用工关系的继续性、人身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进一步推动了去劳动关系化的现象。当前国内外司法实践对此采取了两种回应路径:视为虚假自雇或归入中间主体予以保护。为加强对零工经济任务化用工的劳动法规制,我国司法机关应当灵活地理解劳动关系从属性特征,以合同履行的事实为审查依据,综合考量各种指示性因素,并适时引入劳动关系推定规则;立法者应改变当前劳动法二元化的调整模式,将具有经济依赖性的劳务提供者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制定劳动关系推定排除规则,将不具有就业实质的劳务提供行为排除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外,以缓解平台企业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诉讼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网约工”的劳动关系认定及权益保护 [J].
王全兴 ;
王茜 .
法学, 2018, (04) :57-72
[2]   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 [J].
谢增毅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2) :123-143+208
[5]   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 [J].
谢增毅 .
比较法研究, 2009, (06) :74-83
[6]   义务的对价:双务合同之本质 [J].
傅鼎生 .
法学, 2003, (12) :69-76
[7]  
完善分享经济用工制度 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N]. 孟续铎.中国劳动保障报. 2017 (003)
[8]  
“零工经济”挑战了谁[N]. 赵松.人民日报. 2015 (022)
[9]  
分享经济的爆发[M]. 文汇出版社 , 阿鲁·萨丹拉彻, 2017
[10]  
德国劳动法与劳资关系[M]. 商务印书馆 , (德) 魏斯,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