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论到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的嬗变与融合

被引:1
作者
占侃
机构
[1]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认识论; 政治论; 高等教育哲学; 世界一流大学;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19世纪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高等教育,以认识论为基础,坚持纯粹学术旨趣的高深学问研究,使德国成为世界学术研究中心,并由此使科学研究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20世纪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美国赠地学院的崛起,则是以政治论为基础,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产生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并使社会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新的职能。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应对认识论和政治论进行有效融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哲学理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历史、规律与启示 [J].
白强 .
教师教育学报, 2017, 4 (02) :62-66
[3]   跨越时代的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 [J].
张愿 ;
刘在洲 .
高等农业教育, 2015, (12) :118-122
[4]   威斯康星思想与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J].
陈建国 .
高等教育研究, 2014, (12) :46-53
[5]   从“大学符号”到“乐队指挥”——德国大学校长与大学内外部的关系及其演变 [J].
全守杰 ;
王运来 .
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4 (01) :97-102
[6]   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来自国外名校的实践 [J].
黄崴 ;
杨文斌 .
复旦教育论坛, 2010, 8 (03) :70-75+89
[7]   一流大学之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研究 [J].
谷贤林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04) :65-72+86
[9]   洪堡人文主义理想在德国大学中的体现 [J].
金秀芳 .
德国研究, 2001, (01) :64-68+77
[10]  
美国学人留德浪潮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1815-1917)[D]. 梁丽.河北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