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经济联系网络空间格局

被引:31
作者
潘少奇 [1 ]
李亚婷 [1 ,2 ]
高建华 [1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济联系网络; 空间格局; 中原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中原经济区县级行政单元为网络节点,利用重力模型测算1996年、2010年231个节点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别取各个节点对外联系强度第1位、前5位、前10位的连接建立经济联系网络,运用GIS工具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中原经济区经济联系网络发育不平衡,节点度分布呈明显的右倾"斜长尾分布"特征,少数节点掌握着绝对的"网络权力",郑州市为整个网络的首位核心,洛阳市、邯郸市为副中心;网络中部、北部节点间连通情况相对较好,而东、南两个方向上节点连通能力亟需提升。②核心、边缘节点网络权力差距进一步扩大,2010年节点度值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比1996年均有明显提高,边缘区节点连通能力不足且进一步弱化,不利于中原经济区同毗邻地区的互动发展。③网络呈现多重轴—辐结构,郑州市为一级枢纽,洛阳市、邯郸市、漯河市等为二级枢纽;中原经济区正在建设的"十"字形发展轴和"米"字形发展带,有助于巩固一、二级枢纽间的经济联系,并使整个经济区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④网络中的"掮客"节点主要位于中原城市群板块中,因此中原城市群发展对提高网络整体连通能力有很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微博用户关系的网络信息地理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J].
王波 ;
甄峰 ;
席广亮 ;
钱前 ;
吴乘月 ;
张浩 .
地理研究, 2013, 32 (02) :380-391
[2]   区域经济联系测度方法述评 [J].
陈睿山 ;
叶超 ;
蔡运龙 .
人文地理, 2013, 28 (01) :43-47
[3]   中部地区“轴—辐”物流网络构建——基于公路和铁路运输成本的分析视角 [J].
王鑫磊 ;
王圣云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2) :1583-1590
[4]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 [J].
甄峰 ;
王波 ;
陈映雪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31-1043
[5]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研究, 2012, 31 (01) :107-122
[6]   山东省城镇网络结构与城镇网络角色识别——基于民国时期土货/洋货流通网络的分析 [J].
王茂军 ;
田丽英 ;
杨雪春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621-1636
[7]   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的成渝地区城市网络体系 [J].
谭一洺 ;
杨永春 ;
冷炳荣 ;
李甜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6) :724-732
[8]   中国城市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 [J].
武文杰 ;
董正斌 ;
张文忠 ;
金凤君 ;
马修军 ;
谢昆青 .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435-445
[9]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 [J].
冷炳荣 ;
杨永春 ;
李英杰 ;
赵四东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199-211
[10]   产业特性、区域特征与中国制造业省区集聚 [J].
贺灿飞 ;
朱彦刚 ;
朱晟君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