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产权的概念及其法治逻辑

被引:138
作者
刘剑文
王桦宇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财产权; 公共财产权; 公共财政; 财税法; 财税体制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现代以降,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权保护法律体系面临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确立公共财产权的概念。公共财产权是政府基于其公共性特质取得、用益和处分私人财产的权力,包括对私人财产征税、处罚、国有化等非对价性给付,征收土地房屋、收费、发行公债等对价性给付,以及支配这些财产的权力。公共财产权是一种应受控制的公权力,其在脱胎于行政权的财政权的基础上形成,但更注重公共财产取得的正当性及分配的正义性;从调整原则上讲,公共财产权的控制体现为公共财产的取得、用益和处分应严格遵循法定主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纳税人的整体利益;从制度措施上讲,需要按照法源明确、程序正当和争讼便利的原则推动公共财产权规则体系建构,并注重面向民生的公共性立场。建构于公共财产权概念之上的公共财产法,是经由私人财产转化而成的公共财产的正当化及其运行规则,是现代财税法的核心范畴,是国家财政治理的基础性法治规范。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6+206 +206-20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   财产权的社会义务 [J].
张翔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9) :100-119+207
[3]   土地征收审批的正当程序改革 [J].
刘国乾 .
法学研究, 2012, 34 (04) :126-137
[4]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友梅 ;
肖瑛 ;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25-139+207
[5]   现代财产法的理论建构 [J].
王卫国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1) :140-162+208
[6]   征收制度在我国的异化与回归 [J].
吴光荣 .
法学研究, 2011, 33 (03) :56-68
[7]   中外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比较研究 [J].
张翔 .
科学社会主义, 2011, (02) :70-72
[8]  
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与征收的界限[J]. 肖泽晟.公法研究. 2011(01)
[10]   民生法治论 [J].
付子堂 ;
常安 .
中国法学, 2009, (06) :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