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和机制

被引:59
作者
尚勇敏 [1 ]
曾刚 [2 ]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转型; 技术—组织—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受经济发展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进行调整与转换。基于"技术—组织—区域"三位一体理论,分析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作用和机制,并运用Malmquist指数,研究科技创新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依赖于技术、组织、区域的共同演化。(2)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推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经济结构转型两方面,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总体上向创新驱动型转变。(3)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地方的环境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新策略与转型路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其科技创新重点也不同。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依靠技术引进、加强创新合作等外生力量是其最优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应重视知识创新与积累,寻求原创性技术创新,增强内生创新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79 / 229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中国模式:转型期混合制度“生产”了城市混合空间结构 [J].
杨永春 .
地理研究, 2015, 34 (11) :2021-2034
[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同演化——以中国16种典型模式为例 [J].
曾刚 ;
尚勇敏 ;
司月芳 .
地理研究, 2015, 34 (11) :2005-2020
[3]   突破中国制造业创新的路径依赖 [J].
熊鸿儒 .
中国工业评论, 2015, (09) :28-34
[4]   基于DEA和Malmquist的中国城市代谢效率研究 [J].
陈雪婷 ;
宋涛 ;
蔡建明 ;
李玏 ;
邓羽 .
地理科学, 2015, 35 (04) :419-426
[5]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J].
唐未兵 ;
傅元海 ;
王展祥 .
经济研究, 2014, 49 (07) :31-43
[6]   经济地理学发展审视与新构思 [J].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13, 32 (10) :1865-1877
[7]   “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英文) [J].
路风 ;
余永定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 34 (03) :76-100
[8]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1) :56-71+206
[9]   中国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 [J].
刘建国 ;
李国平 ;
张军涛 ;
孙铁山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69-1084
[10]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地方经济发展隐喻 [J].
尹贻梅 ;
刘志高 ;
刘卫东 .
地理研究, 2012, 31 (05) :78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