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尺度土壤固碳量估算方法评述

被引:18
作者
常瑞英
刘国华
傅伯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统计模型; 清查法; IPCC方法; 簿计模型; 土壤有机质机理模型; 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706 ; 070601 ;
摘要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减排手段,被纳入有关国际气候变化协定。区域尺度土壤固碳量估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区域土壤固碳量估算方法,并依据估算精度与方法差异将这些方法总结为四类:简易模型、清查法、经验模型和基于GIS的机理模型。同时对这四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评述,建议根据研究地区及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此后,通过分析土壤固碳机理、数据收集、尺度推移、情景分析和土壤有机质机理模型发展等与区域土壤固碳量估算密切相关的各方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区域尺度土壤固碳量估算方法将向耦合土壤有机质机理模型、土壤可溶性碳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和区域水文模型的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综合模型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616 / 16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主要发达国家林业有关碳源汇及其计量方法与参数 [J].
张小全 ;
朱建华 ;
侯振宏 .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 (02) :285-293
[2]   第二承诺期LULUCF有关议题谈判进展与对策建议 [J].
张小全 ;
侯振宏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2) :95-102
[3]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J].
孙文娟 ;
黄耀 ;
张稳 ;
于永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9) :996-1004
[4]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5]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J].
潘根兴 ;
周萍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土壤学报, 2007, (02) :327-337
[6]   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主要研究方法评述 [J].
赵德华 ;
李建龙 ;
齐家国 ;
范亚民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55-2662
[7]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多尺度试验观测和跨尺度机理模拟[J]. 曹明奎,于贵瑞,刘纪远,李克让.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8]   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吴金水 ;
童成立 ;
刘守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1) :131-137
[9]   土壤有机质周转计算机模拟原理 [J].
吴金水 ;
刘守龙 ;
童成立 .
土壤学报, 2003, (05) :768-774
[10]   土壤有机质模型的比较分析 [J].
高鲁鹏 ;
梁文举 ;
姜勇 ;
闻大中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804-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