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应

被引:153
作者
信桂新 [1 ]
杨朝现 [1 ]
杨庆媛 [2 ]
李承桧 [1 ]
魏朝富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 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熵; 效应; 后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规范评价实施效果对科学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山地丘陵区3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梯度差异明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重庆市江津区(YQ-I)、铜梁区(YQ-II)、梁平县(YQ-III)为样区,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样点,选取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土地流转规模等10项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和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应用于评价。结果发现,在影响经济-社会效应的各项指标中,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项目后期管护农民参与度、农民参与项目施工收入等3项指标处于重要级,指标值变差大、影响强;农民人均农业年收入变化、整治工程村民满意度、项目后期管护措施到位度和农民参与项目施工人数等4项处于边缘级,指标值变差小、影响弱;其余指标处于次要级,影响程度居中。3个样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综合效应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呈现为农业产业化进展快速型的YQ-I>进展加速型的YQ-II>相对缓慢型的YQ-III,效应等级分别为良、中、差;但单方面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指标等级分布不平衡、效应等级分布不平衡、研究样区内部不平衡;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表现为YQ-III、YQ-II和YQ-I中,经济效应贴近度与社会效应贴近度之间的差距依次为22.25、1.21和0.77倍。因此,通过农业产业化,山地丘陵区能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支撑作用,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更好地统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与后续管护;而基于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61]   浅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J].
崔旭 .
国土资源, 2013, (03) :48-49
[62]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 [J].
李灿 ;
张凤荣 ;
朱泰峰 ;
奉婷 ;
安萍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5) :217-227
[6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及效益分析——以辽阳县小北河镇东月河等村为例 [J].
魏明宇 ;
金凤 ;
任家强 .
吉林农业, 2013, (02) :46+45-46
[64]   浅谈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J].
李越 ;
陶佳锟 .
吉林农业, 2013, (01) :95-95
[66]   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 [J].
田劲松 ;
过家春 ;
刘琳 ;
张庆国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5)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