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应

被引:153
作者
信桂新 [1 ]
杨朝现 [1 ]
杨庆媛 [2 ]
李承桧 [1 ]
魏朝富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 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熵; 效应; 后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规范评价实施效果对科学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山地丘陵区3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梯度差异明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重庆市江津区(YQ-I)、铜梁区(YQ-II)、梁平县(YQ-III)为样区,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样点,选取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土地流转规模等10项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和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应用于评价。结果发现,在影响经济-社会效应的各项指标中,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项目后期管护农民参与度、农民参与项目施工收入等3项指标处于重要级,指标值变差大、影响强;农民人均农业年收入变化、整治工程村民满意度、项目后期管护措施到位度和农民参与项目施工人数等4项处于边缘级,指标值变差小、影响弱;其余指标处于次要级,影响程度居中。3个样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综合效应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呈现为农业产业化进展快速型的YQ-I>进展加速型的YQ-II>相对缓慢型的YQ-III,效应等级分别为良、中、差;但单方面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指标等级分布不平衡、效应等级分布不平衡、研究样区内部不平衡;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表现为YQ-III、YQ-II和YQ-I中,经济效应贴近度与社会效应贴近度之间的差距依次为22.25、1.21和0.77倍。因此,通过农业产业化,山地丘陵区能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支撑作用,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更好地统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与后续管护;而基于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超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设计与预期效益评价.[D].任彩虹.山西农业大学.2015, 12
[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益评价.[D].姜雨辰.甘肃农业大学.2015, 06
[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效益评价研究.[D].潘延立.山东农业大学.2015, 04
[4]  
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D].王玥.湖南农业大学.2014, 09
[5]  
西南丘陵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D].蔡朕.西南大学.2014, 10
[6]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后评价研究.[D].王丹.扬州大学.2012, 07
[7]  
重庆市山区农地规模经营问题与对策研究.[D].余敏.西南大学.2009, 10
[8]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S]...2012,
[9]  
我国农作制特征及县域实证分析..蔡承智;.中国农业大学.2004,
[10]  
委员建言引发关注 市长挂帅建高标田.[N].葛建强;胡方玉;.人民政协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