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70年十人谈(笔会)

被引:24
作者
张应强 [1 ]
邬大光 [2 ,3 ]
眭依凡 [4 ]
卢晓中 [5 ]
别敦荣 [2 ]
龚放 [6 ]
陈洪捷 [7 ]
陈廷柱 [1 ]
王建华 [8 ]
史静寰 [9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3]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4]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5]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
[6]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7]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8]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9]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思想; 高校内部管理模式; 教育家办学; 院系设置调整; “双一流”建设;
D O I
10.19563/j.cnki.sdjk.2019.03.002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国家层面的思想上体现出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在大学和政府关系上表现为自主性从失落到逐渐回归;在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上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吸取70年的经验教训,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注意以下方面:走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藩篱,提升自身的成熟度和主体性;扎根中国大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大学校长专业化进程,实现"教育家办学";继续探索较为理想和具有示范效应的院系设置模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还要支持和鼓励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注意淡化"排名"和"一流"在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50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衔接初论 [J].
张应强 ;
张乐农 .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02) :72-82
[2]   创新创业: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范式 [J].
王建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5) :24-32
[3]   “双一流”建设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 [J].
卢晓中 ;
杨蕾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9) :20-27
[4]   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作 [J].
袁振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 (04) :1-17+162
[5]   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 [J].
张应强 ;
方华梁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03) :56-61
[6]   论大学的善治 [J].
眭依凡 .
江苏高教, 2014, (06) :15-21+26
[7]   研究型大学“教育家校长”的专业素养——对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的个案分析 [J].
曲铭峰 ;
龚放 .
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5 (08) :37-45
[8]   新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艰难选择 [J].
张应强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 33 (06) :25-35
[9]   走向“社会的中心”——现代大学发展理念简论 [J].
卢晓中 .
教育研究, 2002, (09) :25-29
[10]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J].
涂又光 .
高等教育研究 , 1998, (06)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