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形”、“忘意”与“返本”:中国信托法的理念调整和制度转型

被引:22
作者
夏小雄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信托法; 财产独立; 信义义务; 刚性兑付; “活法”;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6.06.007
中图分类号
D922.282 [信托、信贷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我国信托业面临的发展困境要求学界对于信托法制进行整体性反思和体系性重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托法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受托人不履行信义义务、信托业务规避监管政策等问题依然影响着信托法的有效落实。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推动信托制度向"受托之托、代人理财"本旨的回归,强化信托财产独立性和受托人信义义务的贯彻,优化行政监管、完善司法机制,使得信托法真正变为"活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1]  
信托法解释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赵廉慧, 2015
[12]  
PRUDENT INVESTMENTS: THE VARYING STANDARDS OF PRUDENCE[J] . Austin Fleming.Real Property, Probate and Trust Journal . 1977 (2)
[13]  
Why No Trusts in the Civil Law?[J]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 1953 (2)
[14]   论商业信托受托人义务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J].
陈杰 .
河北法学, 2014, 32 (03) :188-194
[15]   “泛资产管理时代”信托公司发展与监管 [J].
袁成刚 .
银行家, 2013, (11) :41-44+6
[16]   信托受托人的角色定位及其制度实现 [J].
赵磊 .
中国法学, 2013, (04) :74-86
[17]   近期中国信托业监管理念评析 [J].
贾希凌 ;
张政斌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3, 26 (03) :30-37
[18]   市场型间接金融:集合投资计划统合规制论 [J].
杨东 .
中国法学, 2013, (02) :58-70
[19]   商业银行非保本理财业务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以英美法系国家的“信义义务”为借鉴 [J].
陈学文 .
政治与法律, 2012, (07) :90-100
[20]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信托财产归属的关系——兼论中国《信托法》第2条的解释与应用 [J].
楼建波 .
广东社会科学, 2012, (02) :24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