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去身份的法理基础与规范重塑

被引:80
作者
金耀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去身份; 隐私保护; 数据流通;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7.03.012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大数据产业及其从业者开始采用个人信息去身份的方式以实现二者的平衡。个人信息去身份是对个人身份信息的去除或改变,包括直接标识符的去除和准标识符的判断。去身份是信息有序流通的需要,是信息再利用之前提,通过分离数据中的隐私与资产属性,可降低数据流通中的隐私风险。在将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应当完善个人信息分类,确立去身份原则为数据利用和流通之前提,禁止个人身份再识别的行为,并建立相关去身份的行业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精准广告相关隐私问题的规制原则与策略 [J].
鞠宏磊 ;
李欢 .
编辑之友, 2016, (06) :96-99
[2]   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实证研究 [J].
王秀哲 .
东方法学, 2016, (03) :58-70
[3]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个人数据法律保护模式分析 [J].
黄道丽 ;
张敏 .
中国信息安全, 2015, (06) :111-116
[4]   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交易许可机制研究 [J].
王忠 .
理论月刊, 2015, (06) :131-135
[5]   论互联网法 [J].
周汉华 .
中国法学, 2015, (03) :20-37
[6]   大数据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J].
齐爱民 ;
盘佳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7 (03) :24-29+38
[7]   大数据时代中的去匿名化技术及应用 [J].
孙广中 ;
魏燊 ;
谢幸 .
信息通信技术, 2013, 7 (06) :52-57
[8]   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治理 [J].
卢建平 ;
常秀娇 .
法律适用, 2013, (04) :25-29
[9]   匿名化隐私保护技术研究综述 [J].
王平水 ;
王建东 .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1, 32 (02) :248-252
[10]   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 [J].
齐爱民 .
河北法学, 2008, (04)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