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附视频

被引:16
作者
付广荣
李根玉
机构
[1]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NT-proBNP; 血清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 d后,两组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 d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3个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J].
梁跃雄 ;
常大川 ;
曹丽 ;
高筱雅 .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 (08) :77-80
[2]   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静注治疗期间血浆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变化 [J].
刘莉莉 ;
徐蕾 ;
王加梅 .
山东医药, 2015, 55 (47) :46-48
[3]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SE、IL-6、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 [J].
刘悦 ;
毕齐 .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 (12) :1436-1438
[4]   Nt-proBNP在西安市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王禺 ;
赵曼 ;
易福凌 ;
李宁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 22 (10) :1012-1015
[5]   炎症因子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 [J].
黄晓芸 ;
徐安定 ;
梅志忠 ;
方浩威 ;
付文金 ;
张玉生 .
广东医学, 2015, 36 (19) :2994-2997
[6]   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陈峻 ;
徐升强 ;
赵岚 .
血栓与止血学, 2014, 20 (06) :284-285
[7]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VEGF、BDNF、bFGF水平的影响 [J].
刘凌云 ;
汤永红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41 (05) :419-422
[8]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J].
张欣 .
河北医药, 2014, 36 (16) :2412-2415
[9]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水平变化 [J].
易建 ;
魏娟 ;
艾池波 ;
倪志林 .
微循环学杂志, 2014, 24 (03) :35-37
[10]   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J].
曹红元 ;
刘雨辉 ;
李惠允 ;
石倩千 ;
易旭 ;
陈东万 ;
王鑫 ;
胥娟 ;
姚秀卿 ;
严家川 ;
王琳 ;
许志强 ;
周华东 ;
王延江 .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 (03)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