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派生财产权初探

被引:8
作者
隋彭生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 人格派生财产权; 用益债权;
D O I
10.13766/j.bhsk.1008-2204.2013.05.013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商品化"及类似观点,使人格权具有了双重属性,颠覆了人们对人格权的既有认识,动摇了人们对人格权原有的逻辑判断和价值判断。人格派生财产权的观点认为,在人格权的基础上,权利人还享有人格派生财产权。它与人格权是有内在联系的两种民事权利,人格权是人格派生财产权的基础法律关系。人格派生财产权是以信息化人格要素和能够信息化的人格要素为客体的。人格派生财产权人可以就自己的人格要素为他人设立用益债权。用益债权是财产权,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人格派生财产权可以继承。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及声音权等是具体人格权,是消极的禁止权,对肖像、姓名、隐私、声音等人格要素在经济上的积极利用,不是人格权固有的、本身的内容,而是财产权的内容。对肖像用益的一个前提,是把肖像转化为映像,映像是一种信息。姓名、声音、隐私等本身是一种信息,可以作为财产进行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55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绝对法律关系初论 [J].
隋彭生 .
法学家, 2011, (01) :59-70+177
[2]   论人格继承和继承法的制度结构 [J].
孙文桢 .
北方法学, 2011, 5 (01) :28-33
[3]   论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 [J].
姚辉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 (01) :103-114
[4]   人格权商业利用浅析 [J].
李林启 .
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4) :90-90
[5]   人格权商品化的正当性辨析 [J].
陈丽娟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53-56
[6]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J].
杨清芳 .
法制与社会, 2010, (07) :84-84
[8]   法定孳息的本质——用益的对价 [J].
隋彭生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 (06) :53-58
[9]   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 [J].
马骏驹 .
河北法学, 2006, (10) :43-49
[10]   隐私权的经济分析 [J].
张天上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 (01) :40-48